31岁浙大博导立足“科研5.0”,开启创新医疗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6-04-08 15:12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继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健康中国”战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得到强调,有机构预计“十三五”期间健康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量级。
 
就在上周日刚结束的首届世界瑞安人大会上,就有一位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温籍哈佛学霸郭磊,他所创办的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百替生物近日拿下如山资本数千万A轮融资。不仅如此,郭磊的目标是将百替生物打造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谷歌。
 
31岁成浙大博导二入哈佛的超级“学霸”
 
翻看郭磊的简历,不得不认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的确继承了父母的超级“学霸”基因。
 
祖籍瑞安的郭磊,因为祖父工作的原因,1971年出生于文成南田。父亲年轻时就是瑞安阁巷有名的“秀才”,母亲是老师,系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第22代嫡孙。在瑞安中学度过初高中六年时光后,他考进复旦大学,毕业后应聘至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1998年到2000年,郭磊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其间,他所在实验室的课题组正在克隆白血病病毒受体基因,在郭磊创新提出一种逆向方法后,十多位科学家此前反复了五六年的实验终于获得突破性成功。
 
回 国后郭磊不仅为浙大医学院从无到有创建了医学遗传学,疾病模型交叉研究中心,转基因动物等多个实验室。更为浙江大学申请到第一个“973”国家重大基础科 学研究课题。2002年,当时年仅31岁的郭磊因为出色卓越的工作被破格评为浙大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郭磊应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邀 请,再次出国至哈佛医学院任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
 
瞄准临床医生科研需求创业
而这些令人艳羡的“学者”标签已成为郭磊的过去,如今的他更多时候是以创业者的身份出现。2010年他正式向浙大递交辞呈,这在当时所有人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决定。
 
从个人到家族都从未有过任何从商背景的郭磊,凭借着温州人天生的经商基因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他立志要用生物科学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瞄准了医学健康领域离老百姓最近的一群人——临床医生。
 
“我 们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找一个专家名医排队挂号就需要几个月。这些医生如果能够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对病患的诊疗服务中,对老百姓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同时他们 根据实际经验所提出的课题又最具备实用指向和科研价值。”过去的郭磊就经常为浙大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以及操作一些复杂的技术或实验,帮 助临床医生了解一些疑难疾病案例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针对临床医生缺少时间和条件的科研现状,郭磊于2010年创建了百替生物公司,这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近日,百替更是获得如山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下半年B轮融资意向也已在洽谈中。
 
在郭磊看来,如今频频爆出的医患矛盾,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医疗体制引起,本质上其实是医学技术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太多疑难疾病至今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而整体医学水平的提升,就离不开医学科研。
 
打造医疗健康领域的谷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施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列入2016年的工作重点,促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应用,也成为当前科研工作的重要课题。
 
这 也正符合了百替生物的发展模式,成立至今百替生物在杭州、上海、北京、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已拥有多个联合实验技术中心,为3000多个医学科研团队提供科 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其中70%以上为三甲医院副高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生。去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加上百替的成功经验,都让郭磊确信单纯的学术文 章价值有限,只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市场来评价才能真正反映一项医学科研的成就。
 
由 此,郭磊提出一种全新的科研模式“科研5.0”,在他看来“工业4.0”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智能制造,而“科研5.0”是通过网络连接融合人类智慧和物质资 源,形成高效创新生态,并由市场主导科研,用户直接参与,关注人性,关注审美与情感,基于科技又超越科技,“我希望百替生物能够成为这一模式的率先倡导者 和实践者,最终能够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谷歌”。
 
实 际上,如郭磊预想的一样,医疗领域的科研和创新也的确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许多科技行业大佬也都早早开始布局医疗行业:国外有谷歌研发智能医疗产品、苹 果研发可穿戴医疗设备,国内有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健康、“未来医院”,腾讯大力投资医疗企业等。郭磊告诉本报记者,机器和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易获取医疗信息 和资源,未来甚至能精准操作外科手术,未来人类会真正进入一个生命和机器相结合的时代。
 
对话
 
记:当初为什么会想到从学术转战做企业,有遇过什么困难吗?
 
郭: 在哈佛时已经意识到下一波的生产力革命将以生命科技革命为先导,生命健康领域的发展蕴藏着巨大商机。所以2008年回国后就开始筹备,当时国内来说,想要 专注做医疗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还算是很超前的想法,所以前期也走了不少投资人和合伙人,那时候大家一致觉得离市场太远,看不到前景,不如投资其他项目来 钱快。
 
记:医疗科研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领域,百替生物能够为普通的老百姓带来什么呢?
 
郭: 科研其实分为两部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临床医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百替就是通过专业团队,运用最新生命科学技术去探究重大疾病的基础病理和治 疗机制,帮助医生去创造更好的治疗方案,提升他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医学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大众提供诊疗服务,其实最终作用的就是老百姓,跟每个人都 息息相关。
 
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倡导“创新创业”,“互联网+”等,医学科研领域的创新需要注意什么呢?
 
郭: 跟很多领域不同,医疗科研创新只能由职业人员、专业人员进行。我认为医学科研领域的创新,现阶段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已经不是实验室或仪器设备条件等硬件,或 团队人才资源等软件,而是科研中的思维模式或者说合作模式需要转变。创新要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高效的团队合作又要求所有成员有统一的思想和行为, “科研5.0”就是希望去解决创新思维和现代社会分工合作中两者的矛盾。
 
专家声音
 
今年两会上,医疗健康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尤其是针对目前国内医疗科研的现状,众多医学界代表、委员们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瞿佳(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发表SCI(编者注: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论文是证明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需要更加理性地审视医学科研论文和成果的转化率。
 
○霍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临床工作是创新的根本来源,很多医生并没有意识到在临床工作中要总结规律,临床医学创新意识不够。同时,医生工作量太大无暇科研,是目前不争的事实。
 
○张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中国医生发起和参与的研发远远不够。国外临床医生参与医疗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和比例都很高。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